利用WinImage將Hyper-V虛擬轉到VMware

http://vaemon.com/category/v_enterprise
首頁 > Hyper-V/R2VMware ESX/ESXi企業用虛擬機 > 【長篇教學】利用WinImage將Hyper-V虛擬轉到VMware

【長篇教學】利用WinImage將Hyper-V虛擬轉到VMware


wm01
嘉許常常被問到P2V的問題,尤其是剛上虛擬化的公司,是不得不面對的。P2V的重點就是要能完全轉換,並且不能改變使用者、系統管理員的基本習慣,最好是IP,域名都不變。當然P2V還有一個重點是服務不中斷。這一點也是一般公司面對P2V的最大挑戰。目前P2V有幾個種類,一個是線上轉換,即實體機(P)不用關機直接轉成虛擬機(V),另一個就是檔案轉換,此時系統大部分要離線(有些不需要,如TrueImage),然後將硬碟的檔案格式轉成VMDK或是VHD。
嘉許自己的經驗,發現這兩大陣營各有優缺點。在線上轉換部分最有名的就是之前介紹的True Image還有VMware自己出的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版本。但VMware的Converter在線上轉換通常都無法一次成功。舉例來說,用VMware的vCenter Converter在直接轉換到ESX的主機上時,Windows系統通常都無法開機(游標停著動也不動),必須先轉換成VMware Workstation的格式再轉換ESX的格式才能開機。而TrueImage的轉換可以做線上,但必須先轉成TrueImage的Backup格式(tib),要經過兩次轉換,因此很多人也將腦筋動到離線轉換上。
離線轉換就是將實體機的File System轉成VMDK或VHD,通常你也需要一個硬碟的備份檔(TIB或是GHO)。但嘉許個人認為離線轉換最好用的還是V2V。你可以將Hyper-V的VHD格式和VMware的VMDK格式互轉,速度快又能整個轉換,唯一的麻煩就是轉換完後要自己建立一個虛擬機,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,如果用熟了甚至可以寫一個PowerShell或是VMware CLI的script來自動生成。我們今天這篇文章,就來看看一個格式轉換的好幫手WinImage。
WinImage是一個付費軟體,但可以下載使用30天先。分別X86/X64/Itanium三種平台。下載後不需要安裝直接執行即可。我們在這篇文章中,就來看看如何用WinImage把Hyper-V的虛擬機硬碟VHD轉換成VMware的VMDK格式。

注意事項

  • 在轉換開始之前,千萬不要忘了要將Hyper-V中的Microsoft Hyper-V Integration Service拆了,就是Hyper-V的驅動程式,要不然轉換完之後的Windows會一直出現BSOD。
  • 為了相容性,可以將Hyper-V的網路卡、USB、FLOPPY等裝置都先移除,當我們在VMware用的時候,可以先在虛擬機中建立這些設備,這樣子就會直接用使用VMware所附的虛擬裝置。
1、首先下載並執行WinImage。嘉許用的是Windows 2008  R2,因此使用的是64位元版本的WinImage。
2、執行後選擇「Disk」/「Convert Virtual Hard Disk image」。
wm01
3、選擇要轉換的Hyper-V格式VHD。WinImage也可以反向轉換。此時系統會詢問是否要動態增加或是固定大小,一般選固定大小
wm02
wm03

VMware7 P2V 將實體機器轉成虛擬機器(實體轉虛擬)


當 Server 硬體老舊,或是想節省機櫃空間,或是建置 Server 人員離職沒有交接造成不知怎麼建置環境時...我們可以將實體 Server 環境轉成 VM 來執行,在這介紹利用 VMware7 來進行 P2V 轉換,操作步驟如下:
1. 開啟 VMware 後選擇選單 File \ Import or Export
1

2. 來源機器選擇 Physical Computer
2

3. 輸入要轉成 VM 的來源機器 IP (或機器名稱) 及登入的帳號密碼
3

4. 轉換時須在來源端安裝 Convert Agent,因此會跳出視窗詢問轉換完成後是否要自動解除安裝,第1個選項是作業後自動移除,第2個選項是手動移除
4

5. 前面打的帳密驗證成功後會顯示來源端的硬碟資料,此時可選擇要轉換的磁碟區
5
在選擇時,可以重新設定磁碟分區的大小,Maintain Size 是保留原大小,Min size 可自行指定新的磁碟分割大小,若使用 Min size 指定較小的空間時須注意可用空間是否足夠,避免以後檔案愈放愈多時就會放不下了,建議使用 Maintain Size 即可。

6. 準備設定存檔位置:
6

7. 在這邊要選擇 Other Virtual Machine 來轉成一般的 VM 檔案
7

8. 這邊要特別提醒要注意的地方: 
(1) Virtual machine name:自定產生後的 VM 名稱,之後開啟此 VM 時會顯示此名稱,轉檔時存檔的資料夾檔名也是用這個名稱
(2) Location:指定要存檔的路徑,必須使用網路芳鄰的路徑 
(3) Connect As 按鈕:設定存檔位置電腦的登入帳密,注意! User name 須以 DOMAIN\user 的格式輸入,若是用 IP\user 例如 192.168.1.222\UserAcnt 的方式會無法成功驗證帳密!
8

當帳密資訊輸入錯誤時會出現如下畫面:
9

9. 設定 VM 的檔案大小是否可自動增加(註:可增加的上限在上面第 5 步驟可設定)
Allow virtual disk files to expand:允許 VM 檔自動增長
Allocate all disk space now for better performance:將第 5 步驟設定的磁碟大小預先在硬碟上分配完畢,效能較佳但較佔用硬碟空間
10

10. 設定網卡,可設定多個,此處設定一個網卡並使用 Bridged 模式
11

11. 若作業系統是 Windows 系統,可選擇 Remove all System Restore checkpoints 將還原點刪除
12

12. 在開始轉檔前會顯示此次轉檔的動作供確認
13

13. 轉檔時間依電腦等級、網路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,通常都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,因此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轉檔完成啦^
14

註1:若使用 VMware 無法成功轉換,建議也可以試試 WinImage,這是一套安裝在被轉換端的軟體,可轉成 .vmx 及 .vhd 格式,未註冊有 30 天試用。
註2:若是使用 VMware8 可參考此篇文章 VMware8 P2V 將實體機器轉成虛擬機器(實體轉虛擬)

使用GHOST镜像文件在VMWARE WROKSTATION上安装系统

使用GHOST镜像文件在VMWARE WROKSTATION上安装系统

Windows 下建置 iSCSI 的 StarWind(二)

http://blog.slps.tp.edu.tw/00086/?p=485. 建立一個 iSCSI Target。
2. 建立一個 Device 連接到這個 iSCSI Target 就結束啦。
首先是建立 Target,在圖中的 Target 按右鍵選擇 “Add Target",然後就按圖中的說明輸入相關資料即可。設置完成後,可以在圖中看到設置成功的 iSCSI Target 資料。




簡單吧,iSCSI Target 就這樣設置完畢,如果要設定多個 Target 的話,依照上面的方式設定,用不同的名稱即可。下面是介紹授權讀取這個 iSCSI Target 的方式,總不能建好後,沒有安全機制吧,這裡的安全機制有 CHAP/Mutual CHAP 以及鎖定 IP/FQDN/IQN 等兩種,可以單一或兩者並用。
在上方選擇到 CHAP Permissions,然後中間空白處按下右鍵選取 “Add Permission",依照畫面輸入資料,其中密碼的長度依照 iSCSI CHAP 的標準是至少12碼,我也是輸入12碼,沒有試過少於12碼的,各位可以自行測試。

Target CHAP name 我是把 Target IQN 給放進來,其實可以自行設定短名稱即可,這裡基本上有點像是連接的 username 啦!


再來就是選擇 Access Right,中間按右鍵選取 “Add Rule",輸入規則名稱,按下 “Add" 會出現如畫面的選擇以 IP/FQDN/IQN 其中一種方式來鎖定讀取 iSCSI Target 機器的來源。


這裡是要用本機讀取,所以 IP 輸入 127.0.0.1,記得 set allow 要勾選才會有作用。



接下來是 Device 的設定,這裡的圖片較多,是因為 Device 設定中會依照功能性而有不同的選擇方式,就得依照各位的需求自行斟酌,這裡設置是以標準的方式進行。
選取左方的 Devices 按右鍵選取 “Add Device",基本上是建置 Hard Disk -> Basic/Advance Virtual 其中之一,而 Physical 因為是免費版本的關係所以無法選取,這有點像是在 ESXi 下可以以 RDM 方式直接讀取實體硬碟,速度較快的模式。免費版就得透過 Image File 的方式,效能會差一些。



Basic Virtual 可以選取的模式就是 Image File device/RAM disk device 兩種,Advance Virtual 可以選擇的有4種,不過2種是要付費的,而免費的就是前面提到的 Snapshot and CDP device (CDP/Snapshot) &  Deduplicated disk device (Global Data Deduplication) 這兩種,上速的 Device 無法混用,所以在選擇時要考量這個 Device 的用途然後做出適當的選取吧。


上面我是選取 Basic->Image File device,接下來無論選取哪種 Device 都是要選擇是要使用哪種 virtual disk 啦,基本上多為 Create new virtual disk。把要儲存 Image file 的位置及容量設定好,依照畫面指示進行下一步到完成為止。其中 cache mode 預設是沒有,如果為了讀取較快,可以選取 Write-back caching 方式進行。





這裡是要選取連接 iSCSI Target 的方式,因為前面已經先建好一個 Target 了,所以這裡就選擇 Attach to the exiting target 即可。持續進行到 Finsh 即可完成 Device 的建置了。




下面就是建置完成 Device 後的詳細資料了。簡單的2步驟設定好了 iSCSI 裝置,快又簡單。


YOU MAY ALSO LIKE -